内容导读:
挡不住的诱惑
摘要:所谓宽窄巷子,实际上有三条胡同:宽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与北京的胡同十分相似。一走进去,就有一种亲切感、惬意感,就觉得“巴适”得很。
茶馆
文化墙
拴马石
到成都,听说市中心有条“宽窄巷子”,特别值得一看,于是晚间前去逛了逛。原来,所谓宽窄巷子,实际上有三条胡同:宽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与北京的胡同十分相似。一走进去,就有一种亲切感、惬意感,就觉得“巴适”得很。正是由于这种挡不住的诱惑,近日再次出差到成都,我又约朋友晚间前往体验一番。而且还嫌不够,又联系着前往采访,对这个巷子的前世今生,做了一番比较细致的了解。
文化指向无所不在
2008年由成都文旅集团整修面市的宽窄巷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脉。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在此兴建了一个小城,时称“少城”。清朝时期,康熙皇帝派兵征讨窜扰西藏的准噶尔部,取胜后部分兵丁退守成都,遂在少城废墟上兴建了42条胡同,改称满城,尽住满蒙八旗及其家属。至本世纪初,大部分胡同相继堙灭,仅存的宽窄巷子,作为北方胡同在中国南方的孤本,也已岌岌可危。
旧的宽窄巷子,通过嵌入井巷子边一道文化墙上的老照片,展示在我们眼前:一个小贩骑着三轮车,拉着一车土豆,穿行在风雨飘摇、破旧污秽的巷子里。小贩骑车时的回头一望,把一种历史的穿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旧巷子人们太熟悉了,在别的地方,它们一片片地被当作历史垃圾扫荡一空。
可是我们眼前的宽窄巷子,哪里还有老照片的影子?先看这道300多米长的文化墙,不仅展现着古城的3000年历史,就连筑就它的3万多块砖头,都是从四川各地收集而来的老物件,从里到外都包涵着历史的脉络。
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中有天,天上有月。林语堂先生描述的这种中国人的院落梦想,在宽窄巷子修复的40多个院落中得到了完美的再现。随意走进一家标着“子非”店名的院子,中庭放置几张老式茶桌,几圈川式藤椅,木雕、石刻、牌匾、壁画、瓷器分布室外屋内,默默地透示着古老的玄机。这是一家餐馆,菜品菜名都别具一格。例如太湖野鸭称作“春江水暖鸭先知”,小土豆烧盘羊叫“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里的一切都指向一个核心——文化。让游人在饱涵文化元素的环境中品赏文化,正是老街区改造的灵魂所在。
这种文化指向无所不在,通过调动人们的眼耳鼻舌身,全方位地浸润过来,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沉迷其中。无论是坐在路旁叼着两米多长烟枪的老汉,还是提着鸟笼与游人合影的“八旗子弟”,或是在餐馆里现场表演的变脸、杂技等节目,都是通过一种新创的“院落式情景消费业态组合”,把成都的文化精神渗透在消费业态之中。
我们来到“白夜”酒吧,它是由女诗人翟永明开设的,陈设清雅,显示出女性特有的细腻。这可不是一个仅仅供人饮酒聊天的地方,四川省内外的不少诗人、作家、画家,都把“白夜”当作自己的“客厅”或“书房”,经常在这里举办诗歌朗诵会、画展、摄影展、新书签售等。这个“文艺沙龙”的一点小小波动,都有可能在成都或全国文坛引起波澜。宽窄巷子无论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现方面,还是在新文化的发掘与引入方面,显然都是经过了仔细掂量并合理布局的,因此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我们三次访问宽窄巷子,有白天有晚上,次次都是熙熙攘攘,中国人、外国人川流不息。据负责宽窄巷子日常管理的杨建勇总经理介绍,去年整个老街区接待游人达到1200万人次,今年更可突破1500万人次。
慢生活的发源地
一走进宽窄巷子,你就不由得会放慢脚步。宽巷子最宽处其实只有7.5米,而窄巷子最窄处是5.5米,两者差别并不大。街道本来并不宽敞,却错落有致地这里摆上一张茶桌,那里放上一排靠椅。游客放慢脚步,瞧瞧东,看看西,倒是别有意趣。“经过我们考察,街道宽度为3.5米时,游人行进缓慢,又不影响流动,为最佳状态。”杨建勇边领着我们在巷子里弯来绕去,边讲解道。
宽窄巷子拥有的174个商家,餐饮占了大多数。那是需要坐下来慢慢品味的。我们进了一家“成都印象”,这家川菜馆分上下三层,底层有戏台,中部挑空的,各层食客均可边吃边看成都川剧团表演的经典剧目,因此吃饭的节奏实在是慢。我们去时是满座,等了好一会儿,还腾不出空餐桌来,只得打消了在此就餐的念头。据说像这样需事先订餐才能有座的餐馆,在宽窄巷子不是少数。
宽窄巷子本来是想建成一个“城市客厅”,向外地客展示成都文化,不料建成后大受本地人欢迎,成为成都人慢悠悠品味“巴适”人生的绝佳去处。其实成都人的工作节奏并不慢,例如那些操着方言的出租车司机,个个都是风风火火、多拉快跑。宽窄巷子表现出的慢节奏,无疑契合了成都人知快守慢的品性,是成都精神的精髓所在。
成都的慢古已有之。自五代起,这里因物阜民丰,山水灵秀,政局相对平和,游赏之风开始盛行。成都是道教发源地,道家文化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深植于一代代成都人的头脑之中。到了清代,少城的八旗子弟游玩遛鸟、喝茶休闲之风盛行,悠闲之风更是由此蔓延开去。成都人已经度过了上千年的慢日子,而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慢生活”的浪潮,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其成熟的标志,是1999年在意大利奥维托举行的“慢城市国际大会”。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宽窄巷子,慢慢领会古老“慢城”的美妙,还真的有点儿像是在“取经”呢。
文化多元带来产业繁荣
像宽窄巷子这样的老街区改造,太容易做成简单的复古,或是单调重复的业态:而宽窄巷子不落巢臼创造出的文化多元,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
巷子里的建筑,多数为中式四合院,也有几家西式的。例如窄巷子30号的瓦尔登,本是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欧式建筑,经过改造它那伫立于正房廊檐下的罗马柱,精致温馨的包间,加上法国鹅肝、美国剔骨牛排、意大利比萨,直把一种西方的浪漫送进人们的心田。那些在四合院里经营的西式餐饮,似乎也完全没有水土不服的样子。这里的“星巴克”,有上千平方米面积,为西南最大的同名店。由黎氏华人兄弟开设的瓦尔登西餐店,大门外墙上的拴马石,是成都独有的胎记。而店内主营的简约西餐,又对美国作家梭罗所写小说《瓦尔登湖》中倡导的回归本心、简单生活的理念,做了最好的诠释。
为数居多的中式餐饮,其中既有高档的,也有一二十元可以就一顿的大排档;既有川式的,也有全国各地风味。仅就川菜来说,并不限于大家熟知的火锅、辣子鸡、酸菜鱼一类,酉阳乡下的老豆腐炖子排、金沙江边的野生鱼、成都附近某个小镇上的晒牛掌,都由这里登堂入室,成为人们的最爱。吃饱喝足,逛逛商店,羌族妇女手绣的熊猫、成都姑娘缝制的皮包、台湾宝岛出品的琉璃、印度与尼泊尔运来的宝石……都能让人爱不释手,或勾你忆起一段往事。琳琅满目相当生活化的宽窄巷子,可以牵引出人们对于生活的无限遐想。
文化多元又生活气息浓郁的宽窄巷子,几乎成为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老年人容易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外国人感到很中国,中国人发现很洋气,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最爱。一条原本冷冷清清的老巷子,就是这么在大家的喜爱与文化认同中繁荣起来,长久不衰,走出了一条形态、文态与业态有机统一的成功路子。
“窄巷子宽,宽巷子窄,到此转转不白来。”我盼望着,下次去成都,还要再去宽窄巷子逛逛!
产品编号:340030¥3099
产品编号:340112¥6368
产品编号:340095¥0
产品编号:340089¥2980
产品编号:326461¥998
产品编号:339491¥1880
产品编号:339485¥1880
产品编号:340055¥2280
产品编号:339495¥2280
产品编号:340056¥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