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在青藏高原,它也会保护自己
玉树草原上旱獭大战小藏獒
通过两个视频
你看到了两个角度的旱獭
它的全名喜马拉雅旱獭
没去过西藏牧区的人可能对这货不太了解,看图片觉得亲人!可爱!萌!其实这是一个比老鼠还霍霍的主儿,破坏草场,到处打洞,传播鼠疫,论破坏力是老鼠的升级2.0版本。虽然这样待遇却比老鼠好了很多,混成网红,成功走上鼠生巅峰……喵喵可
喜马拉雅旱獭(学名:Marmota himalayana)别名哈拉、雪猪,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体呈棕黄褐色,并具散在黑色斑纹,体型粗壮而肥胖,尾短。喜马拉雅旱獭为穴居、群居动物,洞巢成家族型,是青藏高原特有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与中国接壤的尼泊尔等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为该区域内鼠疫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青藏高原区域鼠疫预防的重点监控对象。
发现旱獭和鼠疫关系的人叫伍连德
伍连德:1910年哈尔滨瘟疫的拯救者
青海高原的旱獭
那小生灵当地群众叫它“哈拉”动物学上叫“旱獭”。属于鼠科动物,穴居有冬眠。经常因为有人吃了旱獭肉而引发鼠疫。因此,部队是绝对不允许战士去接触“哈拉”的。
一只成年“哈拉”体重大约10斤左右它们群居于向阳坡每当有汽车经过,它们则警惕地站立起来观望双手合十如同作揖。有人说:“哈拉”信佛见人就拜。其实这小生灵的警惕性是很高的,经过观察如果对它们没有威胁,它们就继续采食若有威胁立刻赞入洞穴里。它的叫声很特别其尖叫声如同鸟叫,我第一次到玉树突然听到车外“唠……”由高至低委婉地尖叫声我向车外望去寻找鸟的影子结果是只听到叫声却不见鸟。我问同行的人这是什么鸟叫?回答:不是鸟叫是“哈拉”。我再问:“哈拉”在哪?回答:就是山坡上那些像小狗的动物。我就这样认识了“哈拉”。
正因为“哈拉”能够传播疾病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矛盾才引起了那个时候的卫生部与外贸部在扑捉“哈拉”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卫生部主张禁止扑捉“哈拉”。外贸部主张扑捉“哈拉”发挥它的经济价值。我看到地是当地民贸公司每年秋天都收“哈拉”皮。
确实旱獭有它的经济价值 也兼并着危害
喜马拉雅旱獭毛皮品质好,皮板坚实柔韧,富有弹性,针毛平齐、绒毛丰厚,适宜做衣帽;尾毛和针毛刚性好,是制作高级画笔的上等原料;旱獭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油的味道近似猪油,既可食用,也可制成高级润滑油。
喜马拉雅旱獭肉、油、骨均可作药用:
1.旱獭肉:治风湿痹痛、脚膝肿痛、痔瘘;
2.旱獭油:治风湿痹痛,脚生痒疮、痒疹、体癣、臁疮久烂;
3.旱獭骨:取四肢骨,晾干备用,除风湿,治筋骨疼痛及四肢麻木
旱獭最大的危害是传染疫病,它们是鼠疫等病原体的自然宿主,其体外寄生虫是鼠疫的传播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旱獭在密度不高时,对草场危害并不大,只有数量较多时才能造成危害,与牲畜争草,每只旱獭活动期(即非冬眠期)总共可食牧草25kg;它们的挖掘活动破坏草场,洞口附近挖出的土,形成较大的土丘,由于挖洞较深,常把碎沙石块翻出地表覆盖草场。
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在与甘肃相邻的青海省,旱獭导致民众感染鼠疫的病例其实更多。最近的一份传染病学文献披露,2011年,青海省1名33岁的男子曾感染鼠疫死亡。该男子捕获旱獭后在家剥食,在剥皮过程中割破右手中指,由此感染鼠疫病菌。病菌在其体内潜伏5天后,突然令其病情恶化,引发继发败血型鼠疫,致其死亡。
在中国西北地区,旱獭等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主要的鼠疫传播途径。一份发表在《中国地方病学》学术杂志上的文章显示,从1981年到2006年,青海省有100多例鼠疫病人,其中有一半是接触和食用旱獭等野生动物导致。甘肃、西藏、新疆等地也都呈现类似局面。更糟糕的是,鼠疫的传播媒介和染疫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还在不断增加。
为了防控鼠疫,公共卫生界一直在追求阻断鼠疫杆菌从“鼠”到“人”的传播途径。有医学文献证实,很多病患都是因为捕猎或食用旱獭感染鼠疫。在甘肃等地,有规定严禁在鼠疫疫区猎捕、贩运旱獭。一些宣传也呼吁民众及时报告死旱獭,不要接触这类疫源动物。不过近年来,由于旱獭的皮毛价格见涨,非法进入疫源地区猎捕旱獭的行为反而有所增加。
新闻《红原县成功解救野生动物旱獭50余只》
很多人称之为高原精灵
因为这些和谐相处的画面让人感动
产品编号:340047¥0
产品编号:326244¥398
产品编号:331805¥800
产品编号:340030¥2499
产品编号:340028¥5299
产品编号:340008¥2378
产品编号:339877¥300
产品编号:339970¥
产品编号:339960¥750
产品编号:339991¥128